中國醫藥工業信息中心近日發布的2015年中國醫藥行業經濟運行指數報告顯示,自2011年起,醫藥工業增加值增速從17.7%、15.2%、13.3%、12.1%降到10%左右。
醫藥市場需求如此旺盛,增速為什么不斷放緩?業內人士表示,醫藥行業增速放緩并非偶然,因為近年來國家加強了對醫藥行業的管控,出臺了醫保控費、藥占比控制、創新藥上市審批時間縮短等系列政策,造成了本身就處于競爭加劇過程中的醫藥行業的階段性放緩。
此外,與往年相比,原為發改委主導的“最高零售價”體系或被更市場化的“醫保支付價”所取代。另外,隨著互聯網時代的到來,互聯網醫療變得炙手可熱,這使一些藥企不得不放緩腳步,調整應對措施。
值得注意的是,對于醫藥行業和企業來說,增速放緩并非壞事,恰恰是一個加快轉型升級、提高競爭力的好節點。一方面,可以扭轉醫藥行業過去幾年粗放式發展的局面,提升增長質量;另一方面,可以使醫藥行業促進技術沉淀,革新業務模式,增加企業參與市場競爭的砝碼。
如何抓住增速放緩的機遇,加快轉型升級是醫藥行業當下面臨的重要課題。首先,要發揮醫保政策鼓勵藥企創新的作用,在避免企業失去研發動力的同時,也要緩解老百姓無藥可醫或是只能購買高昂進口藥的難題。
其次,藥企要調整商業模式,特別是增長方式的調整變革,這也是藥品招投標改革、互聯網等營銷模式巨變所帶來的必然。在“互聯網+”的大背景下,互聯網效率高成本低的優勢將給藥企帶來不少益處,而且,“互聯網+”還能有助藥企突破傳統格局、革新業務模式、挖掘更多價值。
最后,還要積極走國際化道路。這不僅是緩解我國醫藥產業產能過剩的需要,也是提升藥品質量,向國際最高水平靠攏的重要途徑。可以說,未來誰能走在國際化前列,誰就能贏得市場。